弟子规的故事15篇

荟萃库 人气:1.91W

弟子规的故事1

在我们班,模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设了“少儿英才讲堂”我也是“英才”之一。其中我们要讲《弟子规》。《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编著的,将中华五千年来立身处世的准则,精微而独特地浓缩在短短的篇幅中。

弟子规的故事15篇

许博斓,班里的中等生,这个学期老师奖给了他一次登上“英才讲堂”的机会,他讲的是《弟子规》中的:“无心非,民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意思是:如果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就叫“过错”,如果是明之故犯,便是罪恶。虽然我们班每人都免费拥有一本《弟子规》,但他为了讲这12个字,为同学们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他父亲又用自己的血汗钱专门为他买了一本《弟子规解读》,他引用了其中一个恰当的故事《曹操割发》。这节课我听的非常入神。我懂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要做,那是错上加错。

感人的事情还有。张奕哲,主动申请主讲《弟子规》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表示你心不在焉;写出来的字如果潦草不工整,就表示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为了讲好这一次课她专门请求父亲从太原邮购了一本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出版的《钱文忠讲解弟子规》,这件事班里流传,全班都被她感动了她以响亮的声音和动听的语言讲完了这节课,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微笑地走下了讲台。这节课让我懂得了字要正要写规范。经典道理我懂得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并不容易,老师有时说我写的字像“扁柿饼”我感到很惭愧。我发奋以后一定要把只写正,摒弃浮躁,踏踏实实。

愿我们班“少儿英才课堂”越办越好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加经典的作品,领悟经典精神,健康成长。

弟子规的故事2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城门被阻》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将要进门之前,应该先问:“有人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该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呀?”应该回答的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究竟是?

妈妈:还是先来背弟子规!看先背会乐乐!

儿子:好!我一定先比妈妈背会,你只要和我比着背,我背书速度很快的。

妈妈:嗯,我乐乐爱和妈妈比着背,比着背乐乐很卖力的。

儿子:知我着妈妈也!

妈妈:不到五分钟,我和儿子都背会了,那就接着往下进行!

儿子:轮到我来用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妈妈:嗯,真乖!开始!

儿子:我将要进门时,应该先问,不能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要提高声音告诉屋里的人说有人要进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来了,应该把的名字告诉屋里的人,而不是一直说是我,就是不说的名字,让人无法分辨“我”到底是?

妈妈:嗯,每次都说的那顺,真不错!往下进行!让我们一起来读启蒙小故事!

启蒙小故事

《城门被阻》

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每次和人说话都是趾高气扬的。

有一次,大将军出城狩猎,他追一只野兔迷失了方向,直到半夜才回来。这时,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大将军非常疲惫,想赶快进城好好睡一觉。于是,他来到城下,拼命地拍门。

守城的士兵靠在城上昏昏欲睡,忽然听到一阵促的拍门声,他们连忙问道:“?”大将军大声说:“是我!快开门!”可是,士兵没有听出他的声音,继续问道:“是?”大将军生气了,大声喊道:“是我!是我!快开门!”士兵被弄得糊涂了,继续又问道;“你是?”大将军更生气了,大声吼道:“是我!赶快开门!要我进去!”士兵因为弄不清来人的身份,所以坚持不开城门。

骄傲的大将军进不了城,没有办法,他只好在门外蹲了一夜。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和妈妈一起来一点点理解这篇启蒙小故事的意思。从前有一个大将军,他非常骄傲,为什说他非常骄傲呢?还和人说话趾高气扬(解释: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意思)呢?

儿子:可能他是个当官的人,是个大将军,手下管有好多兵!可能他打的胜仗也多!所以和人说话总是趾高气扬的

妈妈:也许是!妈妈和你的想法差不多。有一次,大将军出去狩猎(解释:捕杀和猎取野生动物),因为为了追一只野兔而迷失了方向,所以回城晚了,已经半夜了,他见城门早已经关闭了,可也太疲惫了,想早早回去好好睡一觉,他该怎办呢?

儿子:大将军就来到城门下拼命地拍门。

妈妈:守城的士兵都在昏昏欲睡,他们听到有人拍门,问大将军是时,大将军是如何回答的呢?

儿子:大将军一直给士兵们说是我,可士兵们也听不出是的声音,就一直不给大将军开门(大将军真笨!你说出名字不是早都进去了,他们还会点头哈腰的恭维(出于讨好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你,嘿嘿!

妈妈:大将军这一点太不明智了,他拍门给士兵们说清楚的名字看有多省事,早就能在床上睡美觉了,可是他就是不说是,吃亏的当然还是他了。大将军因为太自以为了不起,好像给士兵们说出的名字有点儿低下似的,就是不提的名字,他要是说出的名字,士兵们说不定会夹道欢迎呢!因为他是大将军嘛!最终大将军没有说出他是,就在城外呆了一夜,不值得!

儿子:也是,大将军要是说出的名字多好!我们不能学大将军,让猜测“我”究竟是?

妈妈:老让猜,对人也是极不礼貌的,所以我们以后大大方方说出的名字,不让猜!

儿子:对,不学大将军,大大方方说出的名字,不让猜!我叫党乐乐!嘿嘿

弟子规的故事3

我喜欢读《弟子规》这本书,因为它告诉了我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别看我现在把《弟子规》当宝贝,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记得在上学期的时候,爸爸到书店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刚开始,我还认真地看,但是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因为很难看懂它,又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就把它搁(gē)在一边了。

这学期,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学校新星小文社编的《弟子规》。我心想:又一本《弟子规》!还这么小本的。回到家我随便把它丢在桌子上,就没再管它。吃完饭,我听到爸爸自言自语地说:“这书好!这书好!”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嗨!原来是老师发的《弟子规》小读本。我对爸爸说:“这有什么好,跟你买的一样,只是它比你买的小本多了!”爸爸说:“孩子,你看看,这本书除了有拼音,书后还有易解。最特别的是这书很小,携(xié)带方便,可称之‘口袋书’,你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我翻开一看,哟!真的是这样。我开始目不转睛地看起来……

随后的几天里,我把这本《弟子规》读了一遍又一遍。读懂了许多道理,如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我知道了父母叫时,我们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情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这些道理我以前都不知道呀!看到这里,我想到平常吃饭、做作业,我都要爸爸妈妈叫了又叫,还经常顶嘴,找借口、不认错。我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对……

我决定认真学习《弟子规》,每天按《弟子规》里说的去做,成为一名成绩好又懂事的孩子。

弟子规的故事4

下午放学,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跑回家,一推开门,我就对着客厅大喊:“奶奶!奶奶!怎么办!我们要开始学习《弟子规》了。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奶奶笑着走过来说:“傻孩子学《弟子规》怎么可能要你的命呢?”“就是嘛!就是嘛!又要学习,又要写作业,还要背英语。哪还有时间学《弟子规》呢?”我嘟着嘴说。这时爷爷皱着眉头从书房走出来说:“这是谁呀!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看来真要好好学习一下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了。”“要学!一定要学!”爷爷走过来肯定的说。

这时,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从我开始记事起,我听到有人说学它会使学生变成小绵羊。我也不愿意学它当小绵羊。”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不对,《弟子规》能把野马训成会跑路的千里马。”我不明白,马也能认识《弟子规》吗?爷爷说这是比喻,是说学了《弟子规》孩子,能让孩子从小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何孝顺父母,尊重父母。做错事了要敢于承担教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真是这样吗?爷爷常说他小时候学校不让学《弟子规》,和他一起长的小伙伴有的对《弟子规》里面的内容都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学习《弟子规》有什么好处。可爷爷特别喜欢《弟子规》,他对我说他小时候常常在祖父祖母不在家的时候拿出心爱的《弟子规》读了有读,背了又背,还要弄明白里面所讲的道理,爷爷一学就是一天,有时听到大人看门的声音就赶快把《弟子规》藏起来,害怕被家长骂。我都听得笑起来。爷爷见我听得入神,又跟我讲了《弟子规》的道理对现在□爷爷讲的建设和谐社会都是很有用的。

每每听爷爷讲他和《弟子规》的故事时,我好像看到了爷爷小时候学习《弟子规》的样子。想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等语句,它们既教我们怎么做人还告诉我们怎么健身,真是我们不可不学啊!我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弟子规的故事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教我的。我当时觉得很好玩,就背会了前面的总叙。回家给妈妈一显耀,妈妈说我背得很好,能做到更好,但她又说不急,随着你的长大,理解力自然发展,自然知其义,会努力做到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让我背熟的。我当时觉得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差不多,大概是教我在家里怎么做。果不然,我总是念在口中,连没文化的爸爸也被我教会了。当他有事叫我半天我不答应时,他便背出来问我啥意思,我不好意思地赶紧问他有啥事吩咐。同样,当爸爸不听奶奶招呼时,我也会用弟子规的语言来“管”他,他总是乖乖“就范”。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启发我做到的。由于我贪玩,“反必面”做得好而“出必告”做得差,主要是怕父母不让我出去玩,悄悄跑出去好几次,妈妈都用弟子规里的话让我下定决心改。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觉得老师没收的同学的尺子很诱人,便偷偷拿回家玩,妈妈知道后,很伤心的说:“你学的弟子规都用到哪儿去了?”第二天,妈妈亲自到学校把尺子还给老师。这使我明白了“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的真正意思。

“亲有疾药先尝……事死者如事生”,这几句是我爷爷去世后的三年里,我经常看父母侍候生病的奶奶;还有妈妈、大姨、舅舅们得知姥爷得癌症后,一个个尽心尽力地孝敬姥爷。每次我看到妈妈要回老家时,我就会问她不回行不行,妈妈就会让我用心去体会弟子规里的这些句子。

当我亲自披麻戴孝、亲眼目睹完姥爷的葬礼,并两周回去给姥爷上一次坟时,尤其是姥爷生日时妈妈包了饺子祭奠姥爷,她说姥爷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里,我更明白了“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道理。

弟子规伴我成长的故事很多,这只是其中几件,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习《弟子规》的故事会更有趣、更有意义。

弟子规的故事6

在我七岁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经典读物《弟子规》,它是我最早学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国学经典。这本书我虽然有许多字不会读,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还是把它读完了,读后,我感觉到书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全书分为五个部分,360句,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做到的守则规范。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与人平等、友好相处,说话要讲信用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尊敬、孝顺父母、长辈,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他们的教导,只要是对的,我都听从。有一次,爸爸叫我扫地,我很不想去,但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上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去扫地了。与别人交往时,我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睦相处,对人有礼貌,真诚待人,说话算数。

《弟子规》这本书十分有教育意义,它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对于这本国学经典的阅读,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与经典同行吧!

弟子规的故事7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知名人物,大家都一定不会陌生,那么《三字经》《弟子规》大家都会背诵吗?《三字经》早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背得琅琅上口了,可是学《弟子规》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发生了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儿。想听听吗?让我来慢慢告诉你们吧!

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我觉得它没有童话故事那么精彩动听,也没有唐诗宋词那么优美抒情,甚至还一点都不押韵,难背极了。但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只好硬着头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练,真懊恼!我伤心地掉眼泪,我讨厌《弟子规》。

“不能读死书,要理解意思再背。”妈妈提醒我说。我就一边读,一边看看旁边的译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请教妈妈。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来了。渐渐地、渐渐地我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道理。我不再那么讨厌《弟子规》了。

一次,我弹钢琴很认真,把老师布置的曲目都弹了下来。妈妈高兴地夸我真棒!我说:“别夸了!再夸我就誉恐啦!”“誉恐,什么意思啊?”妈妈纳闷地问。我哈哈大笑,说:“闻誉恐,闻过欣—这是《弟子规》里面的,就是说听到别人赞美你的时候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喜接受啊!”妈妈听了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我喜欢上了《弟子规》。

在学校里,有一次我着急去参加围棋比赛,没有收拾书包,课本,笔袋等等扔了一桌子就跑去了。比赛完,回到教室后我看到只有我的桌子上是乱糟糟,突然想到了“几案洁、笔砚正”“读看必、还原处”这两点我都没做到啊!我红着脸把座子收拾好了,《弟子规》帮我改正了缺点。

我不再挑衣服了,因为我明白“衣贵洁、不贵华”;我不再挑吃的了,我懂得“对饮食,勿拣择”;我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就像一位老师时时刻刻在教导我,让我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谢它。

弟子规的故事8

黄舒,生活在距今一千七八百年前的西晋时代。黄舒以孝敬父母而著称乡里。他家境贫寒,父母又年高体弱,他只有卖力干活,才能勉强维持家计;他心地善良,十分懂事。生活虽然艰苦,但孝亲礼仪却从不懈怠。

他每天干完活回到家,一定要穿戴整齐,侍奉父母吃饭,以示恭敬;即使是盛夏酷暑,也不摘冠帽,不宽解衣带。只要是父母要求他做的事情,即使有千里之遥,他也欣然前往,从未有一点畏难情绪,全都尽心尽力做好,让父母高兴。

当父亲故去时,黄舒悲痛欲绝。为了让父亲入土为安,他一筐筐从远处背土为父亲造坟。坟成后,在旁边搭起了一个茅草棚。白天侍奉母亲,晚上为父亲守坟。那时的沙井人烟稀少、很荒凉,豺狼虎豹四处出没,野兽的吼叫此起彼伏,而他安然处之,没有一丝的畏惧。每当想到没有让父亲过上一天富裕的日子时,黄舒就不禁声泪俱下,凄厉的哭声传入村中,乡人无不为之动容。守孝期间,他不喝酒不吃肉,每天只喝一碗稀饭。时间久了,越来越瘦。人们不忍心,多次劝他节制悲哀,调养身体,但他一如既往。就这样守了三年。

后来,母亲去世时他也是如此。开始人们并不理解他这样做的心情和意义,但随着北方移民的增多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大家明白了,这就是孝道。

宝安人对黄舒生养殁哀的孝道非常敬佩,将他比作大孝子曾参。曾参,字子舆,是春秋战国时的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以孝闻名。用曾参作比是对黄舒的最高评价。

黄舒的孝名传出后,当地官府即上报朝廷,晋帝钦旌他为孝子,死后祀为乡贤,并命名他住的地方叫“参里”,他住的村子旁边的一座山命名为“参里山”,后简称作“参山”(在今沙井中学附近)。参山上有云溪寺,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参山乔木”还被列为著名的新安八景之一。

南宋后,历朝历代的《东莞县志》、《新安县志》都把黄舒排在“乡贤”或“孝友”人物传的首位。既然是乡贤,就有资格建立纪念馆,来接受人们的祭祀。明代万历元年新安县刚成立,万家荫(今沙井街道万丰居委会)潘甲第和汪桂等人便出资在大钟山(今万丰大边山)下建立一座黄孝子祠。这座祠堂在清康熙年间的迁海事件中被荒弃了。

弟子规的故事9

在我升入二年级后,李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学《弟子规》。老师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弟子规》,长大后才会做人做事。”《弟子规》首先学的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等。这些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出去时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也要告诉父母,这样父母才会放心。我懂得了我们对父母要孝,对别人要忠,要对大家有爱心。父亲叫你,就立刻答应;父亲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能拖拖拉拉。当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当弟弟的要尊敬哥哥。

我通过读《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很多,我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看到这本书。我们大家都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帮妈妈做家务,以后,我无论学习、做事、对待人都要加倍努力,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弟子规的故事10

近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弟子规》,我也真正领会了《弟子规》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让我记忆有心。

《弟子规》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叫你,应及时回答;若父母吩咐你做什么事情,要及时去做;如果父母教导你,应恭恭敬敬地听;若父母责备你时,应该虚心接受。也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充分展示了古人是怎样做到孝顺父母的,想想自己……

有一个周末,我写完了作业。妈妈叫我练一会儿琴,我却看着电视没有理会。接着,妈妈又苦口婆心的对我讲了一番道理,这时,我不但没有听妈妈的话,反而觉得影响了我看电视,又特别烦,直接和妈妈顶了嘴,还又打又闹的。最后,我依旧看着电视,没去练琴。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觉得非常愧疚。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父母,就连动物也不如啊!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我不但没有听从父母的话,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让妈妈伤心难过,这是多么不应该呢!仔细想想,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是谁每天起早贪黑的为我们操劳;当衣服弄脏时,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会鼓励我们;父母用心血和汗水把我们哺育成人,听父母的话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不但是每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传承的精神,更是我们做人的最低准则!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决心以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好好孝敬父母,哪怕给妈妈捶捶背;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等等。同时要更加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孝顺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做一个懂孝顺、知感恩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故事11

李密,字令伯,晋时犍为武阳人。父母先后去世,密时年幼,赖祖母刘氏抚养成立。其祖母年高多病,密日夜侍奉左右,顷刻不离,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仕蜀为郎。蜀亡后,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密上表陈情,中有句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武帝嘉其诚,怜其孝,赐奴婢二人,命郡县供其祖母食用。及祖母殁,哀毁逾恒。服终后,迁为汉中太守,后因事去职,遂归里不复出,以耕读自娱。时人钦其节操。密尝语人云:“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伴。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观其所言,即可知其人格。有独立之精神,始能做独立之高士。如李密者,在晋时人物中,可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矣!

【译文】:

李密,字令伯,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乐山东南)人。父母先后去世,李密当时年幼,是祖母把他抚养成人。祖母年高多病,李密日夜侍奉在其身边,片刻不离,衣不解带,连打盹的'工夫就不曾有。三国时为蜀郎官。蜀灭亡后,晋武帝聘他为太子洗马。李密上书说明情况,其中有这样的话:“臣如果没有袒母,就不会有今天;祖母如果没有臣,就无法安度晚年。臣今年44岁,祖母刘氏今年96岁,这就是说臣为陛下效力的时间长,报答祖母的时间短。

臣这种心情就像是乌鸦反哺一样,希望能够侍奉祖母终身。”晋武帝嘉奖其忠诚,怜爱其孝顺,赐给他两个奴婢,命令郡县供给其祖母的农食之需。祖母死后,李密悲伤得超过了礼数。守孝三年后,朝廷提升他为汉中太守,后来因事离职,于是就回到家乡,不再出来做官,而是靠耕种读书自我消遣。当时的人钦佩其节操。他曾经对人说:“我独立于世,孤身一人,没有同伴。但是,我却不害怕,这是因为我对人从来没有彼此之分的缘故。”听了他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才可以做独立于世的高士。像李密这样的人,在西晋人物中,可以说是铁骨铮铮、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所以,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的故事12

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入则孝

“孝”是什么?妈妈总对我说,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孝顺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都留给爸爸妈妈吃……”可是学了《弟子规》“入则孝”篇,我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比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说,我做得真的是差远了。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吩咐我做事的时候,我总是嘴上说着:“嗯,来了来了。”身子却纹丝不动,为这经常把妈妈急得不得了,可是我却总改不了。还记得那个早晨,妈妈喊我起床,我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妈妈生气地对我说:“两分钟后我再过来,如果你不起的话,我就把手伸进你的被窝!”两分钟后妈妈进来了,见我坐了起来,就走了。可是妈妈一走,我就倒头又睡,直到爸爸又来叫我:“铮铮,快七点了,你还上学吗?”我这才急忙起床。自从学了这句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妈妈一叫我,我都是马上答应,跑去看看妈妈有什么吩咐。另外,我还跟妈妈立下军令状: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男子汉说到做到,妈妈再没为起床的事和我着急。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有诚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应该努力做到。学这句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借书的那件事。

我和对门的泽泽都很爱看书,我们经常互相借对方的书看,泽泽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书,可是我,比起她来就差远了。刚放寒假的时候,我借了泽泽一本《脑筋急转弯》,答应一星期还她,可是回到家因为妈妈又给我买了别的书,我就把这本书忘在了脑后。一个寒假过去了,我忽然想起了这件事,可是,我连这本书的影子都没见着,我把家都翻遍了,还是一无所获。我问妈妈见没见到这本书,妈妈一听就火了,批评我不讲信用,我心里后悔极了。后来妈妈和我一起找,终于在我的床缝里找到了那本书,还给了泽泽。

……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谦虚谨慎,珍惜时间……我将谨记《弟子规》,让它指导我的思想和行动。

弟子规的故事13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弟子规》。让我一边背一边看书,这样就能背得又快又好了。我非常高兴,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

全书分了很多部分,最吸引人的就是“入则孝”,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中要讲信用,和别人交往时要平等,要时常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们学习。

我觉得,“入则孝”里面的那些事要想做到真的很不容易,比如“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这个说的就是我们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暖和,居处是否温暖。夏天到了的话就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快。早晨起床,我们一定要向父母请安,晚上回家了,也要向父母先问安。父母所喜爱的,我们都应尽力去做,父母不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做。

我合上书,心想:《弟子规》中的很多东西我还没能够做到,一直在家里做着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不知有“辛苦”二字,现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的故事14

《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自学习《弟子规》以来,发现师生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几个案例故事证明,《弟子规》也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的最好的教材。

“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在汶川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把《弟子规》落实到行动上,积极捐款捐物赈灾,支援灾区。并积极参加“慈心一日捐”,把《弟子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小朋友慈悲、仁爱、广大之心。也使家长受到一定的同化。

言语忍,忿自泯。兄弟睦,孝在中。

有一天,有一名同学急匆匆的跑到我办公室去,说张老师,唐超同学和刘亚男同学在篮球场上打起来。这一个打字就把我的心给揪起来,首先我想到的是有没有孩子受到伤害,当我快步跑到操场发现两名孩子完好无缺的站在那,我的心放下来。问了问他俩什么原因打架?原来唐超个儿高,很容易接住一个篮球;刘亚男个矮没接着,心里很恼火。于是乎他就想了一个很不文明的办法,没有抢着球,拿胳膊肘给人一下,那唐超当然心理很不平衡。好在我们的孩子很有意思,一旦发生这种事,每个同学旁边都有些同学各自的把他们分开,所以他们没有受到伤害。这个时候我就想,学了《弟子规》咱们得用,那怎么办?对,变批评为讨论。我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任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同学们讨论之后,他们对照《弟子规》的经文,得出了这么两条结论,第一个结论叫「言语忍,忿自泯」,彼此忍让一下,这个事就好了,唐超和刘亚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把各自的互相指责变为各自的自责。再来有个同学说「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的层次就上来,把班级的同学当作兄弟,而又把我们的老师当作父母,那份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

今天是下雨天,上内堂课。我发现刘乐东和梁建两个同学摆弄着两支一模一样的自动铅笔,旁边的张瑶快人快语,说“老师,刘伟真大方,送给我们好几个人礼物了,就是这种自动笔!”说完手里也举起了一支一模一样的自动笔。张伟家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点,是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妈妈离婚后,张伟跟着妈妈生活。他妈妈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我转过头去,看到张伟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猜到可能他没告诉他妈妈,偷偷把自动铅笔拿出来送人了。我当时没做声,下课后我故意让张伟帮我把体育器材拿到办公室去,到办公室后我问了问他,果然那自动笔是他没告诉妈妈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怕妈妈不同意。我拍着他的头笑着说,送好朋友礼物本身是件好事情,但是你送的是妈妈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得经过妈妈同意才行。你不问怎么知道妈妈不同意呢?弟子规上怎么说的?”刘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只听办公室外响亮的一声“报告!”随后刘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迫不及待地说“张老师,妈妈真的同意了!妈妈真的同意了!”小家伙用澄澈的眼睛看着我说:张老师,我知道弟子规上说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老师我记住了!”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出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笑了。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该上课了,我顺着楼梯往下走,学生们也陆陆续续往楼上走准备上课了。这时一个身影从眼前闪过,是刚刚从我身边过去的张安琪,已经上楼了,怎么又下来了?手里还攥着什么东西。这小子难道还没玩够?马上就上课了呀!这个张安琪一点也不安分,上窜下跳,而且有个坏习惯就是乱扔垃圾,本子上的纸被他撕下来不是叠了飞机满天飞就是团了纸团当炮弹扔得到处是,弄得老师和同学不胜其烦,很是头疼。我大声喊住他说:张安琪,要上课了,你上哪去?张安琪停住了,挥了挥手里的东西说:“我去扔掉,马上回来!”这时我看清了,原来是个香蕉皮,张安琪说:“不知是谁扔到楼梯上了,小同学看不到很容易滑倒。”我惊讶地说:“真不错,张安琪变化真大!觉悟听高挺快嘛!”张安琪转过身边大声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边跑向垃圾桶去了,这个张安琪,可真令我刮目相看了,不,是《弟子规》令我刮目相看了!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xx书法。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小熊冰雹

“妈妈,我要喝蜂蜜!”小熊说。

“孩子,你刚刚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会牙痛的。”熊妈妈说。

“我要喝!我就要喝!”小熊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

“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坏,真拿他没办法!”熊妈妈叹了口气,到菜园里干活去了。

小熊见没人理他,脾气越发大了,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xx的气球。

一阵风吹来,小熊像气球一样飘起来了。

“我要飞到大树上的蜂巢里喝蜂蜜!”小熊怒气冲冲地说。

可是,他没能在大树上停下来,而是被风儿吹到乌云里了!

“我不是小鸟,不想上天!”小熊叫起来。

天上好冷啊!小熊缩成一团,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此时,熊妈妈正在给青菜浇水,忽然,一个像小熊一样大的冰雹落到她身边。

“xx的冰雹!”熊妈妈惊讶地说。

“妈妈,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冰雹裂开一个口,跳出来一个小熊——他惭愧地低下头,然后扑进妈妈温暖的怀里。

弟子规的故事15

妈妈是幼儿教师。寒假里,妈妈拿回家一本书让我和她一起学习。起初拿到这本薄薄的、有些童趣的《弟子规》时,有些不以为然。妈妈先让我从头到尾的读一遍,复习一下汉语拼音,那么多的之、乎、者、也,感觉有些晕。心里暗语:这就是电视里那些留着大长辫子的小孩们摇着脑袋念的文字吧,念起来真绕嘴,还是现在的课文好读。后来妈妈要求我每天和她学习一页,先读,然后妈妈让我根据译文插图说出含义,最后妈妈把译文念给我听,再告诉我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并学以致用。原来,看似繁杂的字句,却蕴含着一生受用的深刻道理。

弟子规曰“入则孝,出则悌”意思就是在长辈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礼让他人。学到这篇妈妈就会对我说和小朋友们一起要互相谦让;吃东西不能尽挑自己喜欢吃的,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坐公车,见到老人或抱小孩的阿姨要主动让位等……

放假了,早上不用很早起床可以睡到自然醒了,所以晚上就想多看会电视,妈妈让我睡觉我也假装没听见,妈妈不会批评我或者关电视,她先让我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然后说“朝气早,夜眠迟”的含义,最后说自己错在哪,该怎么做。这样我就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也悟出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提高了自己,受益匪浅。

现在,我已经爱上了《弟子规》,因为它已成为我学习礼仪和品德修养的指南针。以后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经典,吸收更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TAG标签: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