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鹳雀楼》阅读赏析

荟萃库 人气:9.25K

作者背景

王之涣《登鹳雀楼》阅读赏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盛唐诗人。

家族排行第七,曾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诬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补文安郡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在职以清白称,终卒于官舍。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常击剑悲歌,且与王昌龄、高适交往颇深。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其诗以描写西北风光的最有特色,故“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名动当世。其中三首为送别或宴词,但他却因有《登鹳雀楼》、《凉州词》这两首代表盛诗风的传世名作而成为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

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

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全诗赏析

王之涣的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胸怀。

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扶栏西望。一轮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终于隐身到西山背后去了;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

多么雄浑的景象,多么壮阔的大自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登楼过程中的具体感受,但它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深刻得多。

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人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攀登,不断进取,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愈来愈高的'境界,人生就像登楼,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吗?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