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河中石兽》教案3篇

荟萃库 人气:1.08W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河中石兽》教案3篇

《河中石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知识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一、作者引入新课

1、讲一小故事:

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

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 “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 (自由发言,分散回答)、 趣,从而也掌握一华了。

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4、组织学生讲一讲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

5、引出《阅微草堂笔记》 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

二、朗读,感知课文

1、 范读、领读课文 、跟读,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点拨:字词的读音 掌握字的读音:圮 棹 曳 湮 中最重要的手段,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2、发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后学生在自行朗读,复述课文中所讲故事。 课文讲述了寻找两座掉入水中的 由情入理,能够在石兽的故事。 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 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 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字词理解障碍。 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 形式,来解决疑难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后分小组讨论: 问题,降低难度,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 进而培养学生这种讨论解决。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关键词: 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干 阅 已

①圮:坍塌 ②曳:牵引

③湮:埋没……

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 想法。

四、积累文言字词

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 有问有答的: 在课堂有剩余时间字词的解释 掌握: 的情况下,增置此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 啮: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 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 冲刷。 上所学的知识进行

溯:逆流而上。 巩固,强化训练.

课后作业:

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

C级学生抄写并翻译课文。

《河中石兽》教案 篇2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疑读 正其音。

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三是齐读,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为后面的人物分析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译读 明其意。

我设置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译一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翻译,并将个人以及小组不能翻译的句子在班内质疑,师生共同完成解疑。

第二步重点突破中最有难度的几个句子:在这一步骤中我设置了一个表格,学生完成表格既能较全面的把握故事情节,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是如何“游”到上游去的?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之后采用“画一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笔画演示最有难度的句子的动态模拟图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兽?让学生质疑、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事例,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从而整体把握的内容与中心。

消除了语言障碍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如果将富有丰富内涵的文言词语仅仅停留在释义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在教学中玩味文言文的语言呢?除了诵读外,“比较法”“想象法”是一种有效而且实在的方法。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精辟的概括,精心的选择比较点,并且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琢磨字词,就必能使得学生登上语言之堂,入运用之室。于是我在第三步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作者的语言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让学生“比一比”并“想一想”,在补白的练习中学生体会到作者凭借这简洁的文字记叙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引发我们的联想,引发我们的思考,真所谓是一个字写活一个人,一个字激活了一群人。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形象。所以说纪昀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意无穷。让我们带着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语气语调,实现了读的又一层次的提高。

第三环节:创读 悟其理

在前面朗读、理解、赏析、比较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作者纪晓岚的三个特点: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耐人寻味;2.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于是我又采用了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一次穿越,再现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力争演出人物的神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又能走出文本,深刻感悟揭示的道理。并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背诵的目的。

第四环节:背读 得其法

我采用减字法帮助学生背诵,降低了难度,交给了方法。

最后是课堂小结:让学生感悟,说出自己所得。

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积累,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的教学理想。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所有语文组姐妹的帮助,但是我们深深的感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实在有限,而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能否准确的找到文本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个按钮.还肯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河中石兽》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预习任务

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虚词和自己理解上有意思的实词。

搜集作者生平资料和故事,了解《阅微草堂笔记》。

小资料: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预习检测:

一、填空

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其中也有不少 。

2.本文作者是 朝的 ,字 ,学者,是 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 阅十余岁 5. 僧募金重修

6. 棹数小舟 7. 曳铁把

8. 是非木柿 9. 湮于沙上

10. 不亦颠乎 11. 啮沙为坎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虚词的用法

1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1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6.……闻之笑曰。

17.沿河求之。

18.一老兵闻之,又笑曰。

19.然则天下之事。

课中实施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2)试分析三人寻找石狮的方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提示: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拓展延伸

1.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

2. 课外阅读蒲松龄《地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TAG标签:石兽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