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通用10篇)

荟萃库 人气:6.25K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大学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大学读后感(通用10篇)

大学读后感 篇1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我选取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好处。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升入大学,我应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忙;一颗充满戒备关掉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这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乎,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持续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主角、素质潜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好处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主角,持之以恒地付出应有的努力。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倘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试问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但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之剧增,事业和婚姻家庭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音符。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下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静的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家庭和睦于事业是何等的重要,能够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好处。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到达必须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能够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此刻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读后感 篇2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能够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构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决定,动摇你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其实他们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脸面。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再说此刻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做人要诚意,但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能够思考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能活得更高尚。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务必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持续平和的心态。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大学》蕴含的资料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大学读后感 篇3

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可是,现在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题就深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称赞;“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的论述,反映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所以命名为《大学》者,正如郑玄所说,“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下面就介绍我读《大学》的感想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的。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该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大学短短的两千来字,就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大学读后感 篇4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大学读后感 篇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理在于两个:

其一慎独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比较脍炙人口,而不读大学不足以知道为什么要修身,然后齐家,然后治国,然后平天下。

读后才知道修其身,一个人的品行好恶偏好,都会影响到家人,所谓齐家。比如你喜欢懒散,无形之中家人孩子也会跟着学,他们把家弄得怎么乱你也不会说,于是家中懒惰习惯形成。你喜欢家里干干净净,经常打扫,还要求孩子们打扫,于是爱干净的习惯养成。

所以先慎独,修身,有些事能不能做该怎么做一定要明白,因为你影响的是整个家的风气行为习惯。

齐家然后治国。这是对一代君王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动辄就是民众的表率,所以更应该修其身。

然后平天下。尧舜爱民,所以天下人爱之。商纣王残暴,所以天下人对其讨伐他。

所以根就在修身。

这个人是一家之主,修其身在于齐其家,让家族兴旺还是很快凋落全在于你。

这个人是一国之君,修其身影响治其高。国君爱美女,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献美女,于是后宫佳丽三千,惹得君王不早朝,不理国事。国王爱江山,所以晨昏定省

这个人是天下王,能不能成为天下王,修其身所以平天下。爱民如子,所以受天下人拥戴,能人从之,贤人聚集,更能以辅佐得天下。若暴君昏君,则贤能远之,奸佞近之,于是失天下是早晚的事。

所以慎独修身是根本。

其二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研究物体之原理,运行规律并掌握它,形成知识学问。所谓学无止境就是认识事物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所以获得的学问也会源源不断。比如从认为地球是平的,到知道圆的,所以慢慢接近事物的本质,认知也一次次改变。

所以要想彻底认识事物,就要研究它。比如新冠肺炎,通过研究它,掌握其传播的路径,切断媒介所以得以治理。研究它,掌握它的致命弱点,所以可以控制它。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确切掌握之前,依然是它横行霸道的时候,一旦掌握就打到七寸了。

所以致知要先格物。

大学读后感 篇6

我们的青春是多么美好!青春是人们放手翱翔,努力奋斗的时期。如若,青春不去奋斗,那么你这辈子,便没有意义。

少年时代的高尔基,为了青春奋斗。他的童年非常悲惨。他四岁丧父后,他的母亲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在外祖父家。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穷。自私自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很喜欢自己的外孙,然后他和外祖父分家产。于是他们各走各的路。他怀着希望,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在喀上的那段日子里,当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杂技店伙计脚夫,看门人,园丁,锯木工等。在这么简陋的生活里,他却依然不放弃读书。白天的时候工作,晚上的时候学习。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努力,那么他将会失败,永远都上不了大学。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华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家境贫穷。可是他有一颗爱读书的心。于是他每天去富裕的家庭里打工并不索要工钱。只需要求主人家借一些书给他看。他这爱读书的心,被当时的一个官员发现了。

他送那个什么小男孩去京城读书。那个宫员告诉他,我不需要你回报,我只需要你当官之后,心怀天下。小男孩儿答应了。但是,读书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他刚来时被所有人都看不起。但是后来他努力学习。被皇上看到了他的才华。他当官之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心系百姓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了读书而努力,为了读书而奋斗。永远都不会为了困难而放弃读书。当你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就会发现目标是离自己这么近。但是当你远望目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当那些成功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在背后下了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功夫。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固然辛苦,压力确实也很大。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

大学读后感 篇7

前不久,一部《怪兽大学》在各大影院纷纷上映。它缤纷多彩的宣传海报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是一部时常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但我想说这部电影的内容更引人深思。

电影以大眼仔和毛怪为主要人物,是《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向我们展示了大眼仔和毛怪成为怪兽电力公司最佳组合的奋斗史。故事讲述了大眼仔在一次参观电力公司得到前辈的鼓励后,立志要考入最好的惊吓大学怪兽大学。他刻苦学习,在进入了这所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后,他又立志毕业后要成为一名最好的惊吓员工。他知道自己的样子并不可怕,但他不甘示弱,专研每一本关于惊吓的书籍,学习每一个每一种惊吓方式,在课堂上他能回答老师所有刁钻的问题。而毛怪,这个长得十分可怕,有着优秀惊吓血统的怪物,却甘于平庸,不求上进,为所欲为,丝毫不看好大眼仔。原本一直关系恶劣的他们,在接受校长的挑战后走到一起,渐渐地他们开始接受对方,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最终成为形影不离的亲密朋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真正正地成为电力公司的优秀员工。

电影中的大眼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天生样子就不可怕,一直不被人所看好,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而是越挫越勇,刻苦学习,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有着超强的领导能力,和毛怪一起带领同样不被别人看好的ok社最终获得了惊吓杯。在被校长开除出校后,他和毛怪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尝试去做电力公司的收发员,清洁工等等,最终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惊吓员工。现实中其实我们很多人像大眼仔一样。也许一开始我们不够优秀,也许我们与别人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肯努力,只要有梦想,我们都可以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我们现在在大学一样,只有试着去奋斗,去努力,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电影中毛怪和大眼仔的友谊也令人十分感动,他们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最后走在一起成为好朋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现梦想,这一过程让人感叹不已。很多人一开始我们并不了解,往往需要走到一起去合作,去磨合后,我们才能看见对方的光芒,才能真正的接受对方。

大学读后感 篇8

《我的大学》作为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且很明显,小说的内容和结构的组织与安排亦没有经过谨慎细致的构思揣摩,仿佛缺乏一定的有机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焕发着强烈的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用简洁优美的言语勾勒他的成长片段,在其中我们感到浓浓的真实和那些在灰色的环境中闪耀出的感人的光辉。成长的过程不是像白杨一样由时间直直地拉离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样清清爽爽地径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说人的思维是草,那么,成长就是这株草的幼芽在时间与空间里蜿蜒招展的结昌。成长在短时期内真的不具有有机性和完整性,尽管理想是牵引成长的一条线,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辽远而迷茫,有好多闪光的片段散落在这条线之外。

只有当回首时,在得与失、喜与忧的反复回味中,我们才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拔节的声响,仿佛一条绳子自然而然地拉直。这部书是1923年完成的.,此时作者已55岁。对于一个投身革命且年过半百的人,用笔真切地再现少年时代的生活,他笔下流出的全是记忆的精华,合着倔强而又谦诚率真充满智慧的气度。我_遍又一遍地阅读,心总被某种东西激荡着,思维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闪亮,我不能抑制自己,我要留住这些火花—这些成长的箴言。《我的大学》—我的大学!我感到很幸运在上大学之前接触了这部书,又在大学的实际生活里反复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它们对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赶快留住它们,并把它们献给同我一路成长的人。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

《我的大学》是这三部曲中最后完成的部,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盆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等,这所所特殊的大学一社会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大学读后感 篇9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质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他选择的人生方向则是由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决定的,人善与恶决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断成长的,当他开始有记忆时,他便不断的在学习,曹植与其兄长曹丕的品质截然不同,同是在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而兄弟俩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夺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却视权力于无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诗……这难道不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嘛?被乡人视为灾难,被别人惧怕,乡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在乡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礼貌的问乡里老人别人这么惧怕自己为什么都躲着自己,当他得知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的地位时,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为乡里人除掉害物……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在后天成长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别人眼里是一个灾难……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阳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正在小偷将要盗窃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并喊了不许偷东西,当即,小偷给了那个小孩一个耳光,可是,现场并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观看……当你得知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场,你是否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孩子,一个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却如此麻木,这说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种惧怕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作祟,使得他们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反被诬陷,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帮助别人的喜悦而是被冤枉的痛苦与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使得人们的善心在不断的消退甚至消失。

请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会状况,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来挽救社会的善心,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请站起来吧!

大学读后感 篇10

我读过这一本书,书名叫《在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之一,这一本书字里行间总是让人看到作者对生活、学习的热望与坚强。

在《在我的大学》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一八七一年到一八八四年这段时间生活经历及心路历程。在这段时期为了生计,他与祖母靠摘野果出去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各种人们打交道,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他并没有失掉对生活的希望,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学习、读书。依靠阅读的大量书籍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定信念的人。”于是他离开了家乡奔赴喀山,拒绝平庸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记忆最深的一段话“我必须改变自己,否则我会毁灭……”是啊,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难道不也是要改变自己才能成功吗?现在,我们大多同学的家庭条件是优越的,父母不仅能让我们吃饱穿暖,还能尽量满足了我们诸多要求。因为有了父母的呵护,也使我们很多同学丧失了勇敢坚强的心态,变得懦弱起来。遇到困难就想要退避、逃避。我们常常是埋怨、灰心丧气地被困难打败了,而不是把心态调整,改变自己来把困难打败。相比之下,主人公在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仍然保持着坚强的性格和对知识的热爱追求。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反醒吗?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要我们有所付出,才会有收获。恩里科。费米也曾说过:“要从小把自己锻炼得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不要娇滴滴的。”所以我们要明白:生活中需要我们勇敢坚强去面对困难!我们要相信眼前遇到困难会被征服的,都会过去的。我们应该像书中主人公阿廖沙那样坚强努力生活。人生应该充满梦想,充满奇迹,不能因为生活的艰苦而磨灭激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

读一本好书,感悟人生真谛,养成一种好习惯。我们应该从一部部经典的书籍中汲取精华和养料,使其成为我们生命中一座座灯塔,永远指明我们航行的方向!

同学们,来读读《在我的大学》这本书吧,让我们都学习主人公阿廖沙做生活中坚强的人!用行动去迎接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