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精选8篇)

荟萃库 人气:1.1W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河补习班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精选8篇)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1

看了一部好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银河补习班》,主要讲了马飞(主人公1)考上初中后,和爸爸马皓文(主人公2)一起学习,从班级垫底,到年级前十。最后,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在马飞学习的道路上,非常的艰难。除了他爸爸,其他人(老师、同学、邻居)从幼儿园开始就说他“缺根弦儿”。而他爸爸是一名设计师,在马飞幼儿园时,因设计的桥塌了,为公司背黑锅,住了7年监狱。出狱后,马飞已经上初一了,在班里一直是垫底儿的,后来差点被主任开除,于是他爸爸马皓文和主任打赌,在期末考试考到前十,不然就心甘情愿被开除。

街坊、老师、主任,甚至那些同学都在“欺负”着“缺根弦儿”(马飞,其他人都这么叫他)和马皓文。他们经常被瞧不起。

但在他们的努力下,考出了好成绩。这都是因为马飞的爸爸马皓文的教育方法好。

他爸爸告诉他说:他每天只用会0.1厘米的知识就好。还告诉他们的老师说:反复地复习就和蒸馒头一样,您觉得一个馒头反复的蒸、反复的蒸,它会比新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吗?他爸爸说的有道理的话数不胜数,好多都在锻炼马飞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我最喜欢的三句话:

1、只要相信自己,地球上的所有事你都可以做好!

2、相信爸爸,你永远不会输!

3、你聪明不聪明,只在于你的脑子是再转还是在睡觉。

在他当上宇航员后,在太空发生了一件只有亿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事——他们和陆地联系的东西坏了!现在他们回不去了,因为到大气层时,如果不修好,整个飞船将会变成一个火球。如果要修,也有很大的危险,马飞的宇航服只能维持四分钟,四分钟内马飞如果没回来,就会变成太空垃圾。而马飞在这危险的时候想起了他爸爸的话,最终马飞成功了,他们成功的飞回了地球!如果不是他爸爸的培养,他就没有当上宇航员的那一刻,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地球。

看完这部电影,我受益匪浅。这都是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力量!马飞创造了奇迹,马皓文(马飞的父亲)则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教导、学习的方法。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通过回忆、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马飞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虽然苦,但是很幸福,与父亲虽有隔阂,但是父子情深,误会的事情很多,但是马飞深深知道,自己的爸爸是爱自己的,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指点也是及时的。

马飞的父亲叫马皓文,是一名桥梁建筑师,对自己的儿子马飞特别宠爱。

马皓文因为设计修建的跨河大桥坍塌,而锒铛入狱。当马皓文终于刑满释放后,他第一时间就是去寻找自己的儿子,然而却发现儿子已经变成了学校最差的学生,并且要被学校主任开除学籍,强行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马皓文没有放弃儿子,他认定儿子是最棒的,他并不比别人差。从此以后,马浩文专门培养马飞,鼓励马飞,引导马飞,逐渐将马飞的所有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对航天充满了兴趣。

马飞在跟爸爸生活的这段时间,慢慢的由抵触到崇拜自己的爸爸,最终成为了宇航员,成为了学校的骄傲,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

影片很让我感动,感动的是父亲对于孩子的爱,虽然父爱与母爱截然不同,它没有母爱的点滴呵护。但是,父爱的伟大,莫过于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父亲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除了这些,马皓文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值得深思,他说,必要的知识应该预习和复习,但是不能老是复习复习,就像馒头一样,总是反复的热过来,热过去,会变硬,会变难吃。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新的知识。孩子学习力充足的时间也就是那十几年,这时候总是逼迫孩子学习,那孩子身体里面负责学习的那根皮筋,是不是紧绷绷,随时有崩开的危险!

马皓文为马飞量身定制的这个《银河补习班》,在马飞参加了后,终于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最聪明,最有成就的孩子。

清华北大不是目的,只是过程,只有找到了那个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情才是正事,并且将这件事细化为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如此,才谓之甚好。

看完这部电影《银河补习班》,致敬全天下所有的父亲!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3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银河补习班》。

影片主要讲了马飞和他爸爸马皓文的故事。马皓文是一个桥梁建筑师,他设计并建筑了一座大桥塌了,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爸爸和妈妈签字离婚,不懂事的小马飞赖着不肯走,要和爸爸睡,马皓文用了一个故事骗了小马飞,他骗马飞说他坐宇宙飞船回去,要小马飞先走,要不然他就输了,他用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来保护小马飞的心灵不受到残酷现实的伤害。有一天回家,妈妈和他说要搬离这里,要带她和孟叔叔去过新的生活。妈妈和孟叔叔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管他,于是托关系把他送到了最好的寄宿学校,以为这样一劳永逸,自己只要专心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好好支持。

失去父亲,离开自己从小成长的家,马飞的`成绩一落千丈,变成了学校全年级倒数第一名。他因为看了《笑傲江湖》被教导处阎主任发现,学校要劝退他,他的妈妈到学校求主任不要开除他。正在这时候,马皓文出现了,马皓文认为阎主任对马飞的处理结果不合理,所以和阎主任打赌,到期末考试考到全校前十,没有考到就开除。马皓文为了让儿子提高学习的兴趣,他带儿子去感受世界,通过感受来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感受来学习写作。他告诉马飞面临困难时,你要利用身边所有的资源去克服它,要自己动脑,要时刻保持你的大脑在思考。最后经过父子俩的努力,马飞考到了前十名,光明正大地留在学校继续上课。从此马飞的成绩越来越出色,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成功的当上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影片看完,中途我哭了好几次,感触挺多的,对以后的学习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学习真的没有捷径,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要喜欢它,要爱它,要和它做朋友,一点一点攻克它,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卷。虽然这是一条艰难的旅程,但是我不会放弃,因为路的尽头,种着我的梦想!加油!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4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叫银河补习班。

电影开始时,马飞得梦想成真了,当宇航员马飞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的时候,卫星与太空垃圾碰撞损坏了隔热瓦和中继天线,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他在思考怎么回去时,看见他给父亲写的那张纸条,他回想起父亲马浩文,那天带他逃学去看珠海航空展,他们白天旅行,晚上复习,在旅行中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他们到了南海时已经是航空展最后一天,观赏票早已经卖完了,父亲找到附近的一座野山,可以最佳观赏航空展;在回来的大巴上,他父亲从来没有睡的那么香过,那么甜过,怎么也叫不醒,马飞下车用开水冲泡面,后面又来了一辆车,马飞上错了车,当他发现上错车时,立即下了车,跑回候车室等他爸爸,他爸爸发现他不在车上后下车到处找他,因为天下起大雨,他父亲很久也没有找到他,暴雨引发了洪水,马飞在洪水里泡了三天,很多人都撤离了,他爸爸一直没有放弃,用解放据叔叔的喇叭大声的对马飞喊道:看看你什么有什么东西,动动你的脑子,你一定能出来,一定能出来;马飞听到他爸爸的`喊声,于是他找到了手电筒,并用门当木筏、用床单和窗帘当绳子,用衣服裹着木棒当船桨,从洪水里划了出来。

马飞等指令长睡着的时候,提前做好出仓的准备,因为氧气只能维持四分钟,如果四分钟内不能返回,他就会变成太空垃圾,为了快速爬向中继天线,被撞晕了,他的脑海里不停的浮现他爸爸在洪水里对他说的话,如果你能听见,看看你周围有什么,动动你的脑子,你一定能出来,醒来的时候,他解掉了安全带,把中继天线的接口插上,飞船与地面取得了联系,他们成功的返回了地球。

通过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只要脑子不停止思考,世界上所有的事都能办到。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5

桥梁设计师马浩文所设计的东沛大桥意外坍塌,被判刑七年,妻子改嫁,父子俩从此迎来了人生中最落魄的日子。

儿子马飞从小被人们称为“缺根弦”,再加上爸爸入狱的缘故,他的童年几乎都在别人歧视、鄙夷和白眼中度过,这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淘气的和男孩子一样,脑袋也转不过弯,是个名副其实的“坏孩子”,老师都拿我没有办法。

马浩文出狱了,而马飞却面临着被学校开除的境况,为了激励儿子,父子俩开始了快乐的补习生活,马浩文让儿子每天学习0.1厘米的知识,并激励他:“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结果,生活就像弓箭,梦想就像标靶,如果没有梦想,每天的拉弓没有任何意义。”

期末考试前,马浩文决定带儿子去看航展,他们一路上去了很多旅游胜地,学习了许多天文和地理知识,到达目的地时,门票早已卖光,但马浩文在附近的小山坡上找到了更好的位置,两人就这样在山坡上边看航展边放飞自我。返程时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马飞因为上错车和父亲走散,幸好在父亲的鼓励下,他用巴士上的工具做了一个简易求生筏,才得以获救。

马飞身处外太空,修复了因太空垃圾碰撞损坏的飞船外部,成功返航,成为了英雄。马浩文得知自己当年因被人陷害而导致大桥坍塌,通过各种途径去争取平反,而马飞却因为怕父亲的事件影响自己的前途,说服了父亲,因此让马浩文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

本片有很多打动人心的画面,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马飞和妈妈去探望监狱中的父亲,希望他回家,马浩文对儿子说自己会坐火箭回去,让他在家里等;夜晚,马飞便拿着手电筒在阳台上挥动,希望父亲找到回家的路。当马飞在外太空中失去联系,马浩文便在曾经的阳台上挥动手电,好让他找到家的方向,父子亲情在这一刻催人泪下。

这部影片从父子情深到家国情怀,重点突出了家庭和教育,同时告诉孩子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树立自己的目标,朝着梦想去奋斗。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6

那天去看了《银河补习班》。

影片中邓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桥梁设计师,有妻有子。因为设计了城市大桥,爸爸成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就在距离火炬传递五分钟,爸爸还在给儿子用足球改做地球仪。父爱,从开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脸上。突然,大桥坍塌了!爸爸的设计出了问题,他从城市英雄成为过街老鼠。

爸爸进了监狱,妈妈跟爸爸在狱中办理离婚手续。儿子跟妈妈和继父生活,进了寄宿学校。七年后爸爸出狱,得知儿子要被学校开除,他跟校长打赌,不让儿子住宿,自己给儿子补习,如果儿子成绩成为级部第十名,学校就答应不开除儿子学籍。

像所有单身带孩子的父母一样,爸爸付出的艰辛有目共睹。只是作为一个出狱人员,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为了和儿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甚至,为了保护儿子被不良青年打伤。儿子看到爸爸那么勇敢,用纸条写下: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大体是这句。)

儿子爱上航天,想去看一场航模展。他不顾教导主任反对,从学校偷偷带出儿子,一边旅游,一边给儿子补课。航展的最后一天到达现场,却没票不能进入。爸爸找了附近山头,让儿子从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飞机模型呼啸而过,父子俩欢呼雀跃,满足幸福。

回来时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爸爸累了,睡在车上。儿子懂得父亲累了,下车泡面时上错车,父子失散。洪水紧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队人员,借用喇叭在风雨中呼喊:儿子,如果你能听见,请你看看身边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动动脑子,爸爸相信你会出来的!爸爸相信你!

儿子听到了,并且按照爸爸说的做。终于脱险,父子团圆。

爸爸跟主任的打赌赢了,虽然中间有些周折:儿子的作文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领导理论,为儿子争得分数。儿子成绩进了前十名。

儿子顺利考上热爱的航天专业。在参加重要项目时被领导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报纸的新闻了。

原来,这些年爸爸一直在为自己的事奔走。当年他的设计没有问题。是有人偷梁换柱,才出现重大事故。爸爸说过:桥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几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脸冷遇,依然没有放弃。在儿子入选可以完成航天任务时,他也收到法院的消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脸的喜悦想跟儿子分享,没想到儿子却冷冷地说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么重要吗?这么多年了,还有几个人记得那件事?咱们可以不折腾了吗?

爸爸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说了一句话,刺痛我的心。他说:“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败的。”他默默收好行李离开。边走边跟儿子说:以后你跟别人说起,就说我从进监狱你就跟我没有关系了。

我想,影院里也许有人听到这句话,也许没人在意。也许有人听到有感觉,也许听了心里没留下什么痕迹。我却为这句话心痛不已。父母与孩子,一路走来的付出总以为孩子能懂,父母倾尽所有为孩子圆梦,可有几个孩子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父母还有哪些没有实现的愿望?或者,父母还有哪些梦想自己实现不了或许你可以帮他们实现?

所谓的孝顺是什么?只是问寒问暖吗?只是有心无心地陪伴吗?

爸爸一生背负罪名,想方设法为自己洗脱。儿子大了,却把爸爸的心病那么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不理解更悲凉的事呢?

什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你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你的愿望我帮你实现,我的肩膀,你一样可以依靠!

儿子乘火箭出发时,爸爸没出现。家属席位空缺。爸爸不愿意打扰儿子,怕儿子受影响。飞行中出现意外,太空舱出现问题。儿子随身带去爸爸当年为他改制的地球仪。里面有一张他当年写给爸爸的纸条: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他勇敢出舱,排除故障,顺利返航。

回来时,爸爸来了。他的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释前嫌,父子拥抱。

不好意思,还是剧透了。虽然国产剧有太多诟病,这部电影也同样褒贬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欢,我只是看出一个故事里极力表达的父爱。对我来讲,父爱母爱都是如此。只要有一点能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亲,也有母亲。一切为了孩子,几乎是为人父母以后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铭。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帮着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当年父母们为了帮孩子实现梦想不惜一切那样。

愿世间所有真爱,都被温柔以待!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7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当荧幕上显示这句台词的时候,观众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每位孩子的学习过程就像是拉弓,而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启发孩子,帮助他们找到箭靶子,使他们的努力有的放矢。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子女,让子女少吃一些苦头。因此,家长们往往会给子女营造优渥的环境,却忽略了对子女的陪伴,错过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更要以自己积极的三观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输送给他们适应社会的勇气和信念。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试卷那样提供A、B、C、D四个选项,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去启发子女,面对生活的问题时,通常不止有四个选项,还能有E、F、G、H……人生这份试卷,本来就应该是千姿百态,而不是千篇一律。好的教育,就是去鼓励孩子进行不断地尝试,最终找到“箭靶子”,找到自己应对生活问题的办法。

没有天生就失败的孩子,失败的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在《银河补习班》中,馨予和马皓文分别是马飞的妈妈和爸爸,他们都希望马飞能有个光明的未来,但采取的教育方式却天壤之别。馨予外表火爆而内心坚忍,她的教育观念就是尽一切努力把最好的都给马飞,不希望马飞在教育方面输给其他人。因此,马飞被送进最好的寄宿学校,一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学习,二来锻炼他的自理能力,结果,马飞成绩不仅没有起色,反而一直垫底。马皓文的教育观念则截然相反,他陪伴让马飞去体验大自然,去发展自己的兴趣,鼓励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并带他去参观航展。最终,马飞成绩逐步提高,考进年级前十,当其他同学还在为高考发愁时,他已经被录取成为飞行员。

在成长的道路上,方向和努力谁更重要?越努力,就会越与众不同;但方向不对,努力就可能白费。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启发子女找到积极的兴趣爱好,去交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篇8

我们都经历过,在某个时刻,提出自己的想法,身边响起无数反对的声音,起初我们还试着反抗,面临的是指责和嘲笑,慢慢地我们渐渐认同那些反对的声音,甚至分不清否定的是我们的观点,还是否定的是我们个人的价值;下一次,当我们想要迈开脚步,内心泛滥起“这不会有好结果的”,“说了多少次,你怎么不明白”。再之后,我们觉得大家说的才是真理,做少数派或者做自己是一件很危险或者愚蠢或者幼稚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后辈

这里不是反对听取别人的意见,到而立之年,我确实看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有正确的部分;但是,我想说的是另一面,在人类尚未发现能解释万物的大一统定理之前,任何的道理都有其不能解释或者相反的时候,比如“小马过河”的寓言说“人类的认知取决于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或者粗略地说“别人的观点有可能都是错的(对你而言),要相信自己的体验”。

好了,来说说是什么这部充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光正的主旋律电影为什么让我情不能自已,以至二刷比一刷落泪更多。

无条件的相信

对于主旋律,不想解释太多。除了剧本本身有待雕琢,更多可能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下,类似先摆上一通毛选语录,再说人话的假借时代权威的沟通方式,怕是很多大众流通作品难以舍弃的模式。来看看电影中的“人话”吧

电影的2/3的时间都是压抑的,来自邻居的,同僚的,教导主任的,甚至最亲近的直系家人,那些听到的看到的体验到的,都在否定马皓文和马飞。“众口铄金”,作为父亲,马皓文始终在倔强地对抗和坚持自己的核心理念——相信孩子是最好的是人才。面对前妻对他教育方法的质疑——表面是愤怒于孩子的成绩和未来成就,实质是前妻对自己生活的愤怒,失败恐惧和焦虑——爆发:“你说孩子怎么办?怎么办啊?”马皓文回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留给时间吧”

这份无条件的相信,是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很大程度上,让我最有代入感的部分,很多次我会看到自己的内心会经常骂自己,贬低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似乎慢慢地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以至于不敢往前走,似乎看见我的头上落满了灰尘,深深的压抑。在最近的几年,我发现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多,所思所想几乎很少有不自我指责和自我怀疑的。

所以,马皓文的这份相信,尤其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的否定和羞辱,仍然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在马飞期中考试作文收到教委领导的肯定,进入年纪前十的那一幕——即这份相信的被“标准体系”认可的那一刻,泪水忽然地涌出,竟已布满脸颊,在我看来,其悲情程度,其对一个人的意义,远远比载人火箭成功要震撼的多。

一直想

“我才不在乎你有没有拿到年级前十。我在乎的是你脑袋是在睡觉,还是在一直在思考”。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对于教育独立思考,这个方式未免太浅薄,即使从身教而言,除了连通器原理,父亲马皓文在多数时候,都是展现他的“不服输”的精神,对于如何思考,电影显然描绘不多。但是,事后我开始意识到,也许“一直想”最需要被强调的不是“想”,而是“一直”。

就像在很多教育的讨论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思考是人类的本能,无论是“两小儿辩日”或者“是孩子能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本质和最难回答的问题”。至于电影想说的是,现代的工业式的主流教育方式,某种程度上,没有在发展这种本能,而是在扼杀它;而家庭教育,或如电影中一名有独立思考并能坚持己见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对冲体系的“缺陷”,因势利导,在学校的标准化教育之外,补充以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教育。

但是,每个孩子与主流体系的兼容程度不同,如果兼容程度低且家长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对孩子产生剧烈的现实撕裂。这种撕裂感,在电影的这一幕表现地淋漓尽致:教导主任从马飞的书包中,当众翻出电动飞机模型,在体力上生拉硬拽地拖着弱小的他到天台,当着面,把飞机从高层扔下去,在触碰地面的一瞬成为四分五裂的碎片;背景音乐是一众孩子的诵读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生的箭靶子

箭靶子的描述是电影开场的马飞引用的第一句父亲语录,该语录的原始场景是,你长大了要干嘛呀“考清华北大呀,考不上就只能去楼下卖煎饼果子”“清华北大只是个过程,人生就像拉弓射箭,如果找不到箭靶子,那每天拉弓射箭有什么意义?”

我曾经问身边的朋友,“说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挣钱,那从小到大教的那么多道理,有什么意义呢?还说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马上都大学毕业踏入社会,还要骗到最后一刻吗?”某种程度上,这是教育的身份冲突的矛盾,集知识传递体系和选拔分配体系于一身,当然如何再伴随以社会经济分配体系的问题,那么几乎对教育作用的迷失是必然的了。

对于人生的箭靶子是什么,可能是没有答案的。而电影真正想要说的是,如何寻找自己的箭靶子,而不至于在离开学校体系下的唯一箭靶子之后,出现如我上段提问的困惑,如果失去了考试分数和个人可支配资产的这2个箭靶子,或者现实点说,没有在这2个箭靶子取得最好的成绩,你要如何做:是继续拉弓射箭?或自认是游戏的失败者?或者是寻找自己的箭靶子,自得其乐?

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人的人生。

关于成全人的教育

成全人的教育是很少的,这种教育只能来自于具备完全人格的人,但完全人格的人是什么样的,莫衷一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即使有,也难觅其痕迹。我们穷其一生,也在追求达到这样的境界。

另外即使有成全人的教育方法,是否符合社会的管理者者的思想,或如何利用资源和手段去实现,是相对现实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随着整体社会资源的丰盈,人类会慢慢从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制造转向个人的定制化服务,这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包括教育有所显现,至于大家纷纷质疑教育的高成本,可能只是在进步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但是无论何时,总是会有对于丛林法则和马太效应的焦虑,我认为是每个人向内心求取答案的事情,毕竟资源分布在局部的临时的不平衡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