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荟萃库 人气:6.98K

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篇1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3)高血压: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比率高达43%(国际平均水平为35%),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大并发症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1、糖尿病危害极大,需终身服药,费用高昂,确诊患者十分重视

2、患病率和病人数量增长特别快:由79年不足1%增至目前的3.2%,由当时的700万人增至目前的3000万人,年增100万人以上

3、II型糖尿病占95%以上,增长部分也主要是指II型

4、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5、糖耐量低者(IGT)患病率高于糖尿病本身,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但90%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正在一步步付出代价

6、增长最快的是从穷到富发展较快地区(如北京郊县高于市区)

五、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1、节约基因在作怪:据权威糖尿病专家介绍,长期贫困的人节约基因发达,以抵御饥饿的发生,一旦生活条件改善,摄入能量充足而节约基因不能及时退化,使得能量过多节余在体内而致糖代谢失调(详见向红丁教授“糖尿病五套马车”讲义)。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节约基因”相对发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太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激剧提高,而文化、保健等素质又不能相应提高,导致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DM和IGT患病率(7.74%和6.47%)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3.21%和4.42%);

2、老年人增加: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由建国时平均40岁增至目前的70岁,提前进入了老年社会,60岁以上人群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左右,这是我国糖尿病总患病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因素。

3、检查手段提高:随着我国医疗保健、疾病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目前“只有想不到的糖尿病,没有查不出糖尿病”。

4、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而进食越来越丰富:

1)大量文献报道,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力活动大小有关,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

2)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M和IGT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上升,超重者DM患病率危险是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者患病率危险则是正常人的3.43倍。此外,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DM)腰臀比平均为0.90,糖耐量低者(IGT)腰臀比平均为0.86,正常人平均为0.83。

第二部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1、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超过1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人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人,预计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将再翻一番,达到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10%左右。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趋,也是其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之所需。

2、中国是当今世纪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2000年的糖尿病患者总量分别是3600万人、3000万人、1700万人,预计2005年这三个国家仍将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口多、基数大,二是因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这三个国家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各类糖尿病研究机构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最近十年,是中国居民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年。

中国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4%,总量已达3100万人。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8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左右,之后十年时间,患病率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至1990年已达到1.2%,即每百人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1440万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也处于激剧上升阶段,1995年达到1.5%,至2000年总患病率已达到2.4%,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近3100万人。其中20岁至74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要高,年增长率高1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加150万人以上。

三、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各种差异特征。

1、地域差异。

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2)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但从市场集中化的角度考虑,患病率高的省份仍将是药品企业的进攻目标。

2、城乡差别。从前面有关糖尿病发病率的区域性差异特性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具有基本类似的分布状态,但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而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举行的一次中国居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县乡、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省会以上城市最高,达4.8%,其次为中小城市和富裕县镇,平均为3.3%,代表了全国平均水平,而贫困小城镇、富裕县乡、贫困县乡,均低于2.8%的发病率。因此,富裕县镇以上城市,发病率高而且人群集中,是药品推广厂商的必选市场,而广大县乡,特别是贫困农村,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且人群分散,属不集中市场,不易占领。

3、性别差异。由于男性与女性在药品消费中表现出来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有很大差别,企业在市场细分过程中,往往会将目标人群的性别作为重要的细分标准。但近年来多数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男女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患病率之比接近1:1。这表明,药品企业在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时,不应重此薄彼,将男女性别作为市场轻重的划分标准,特别是广告及终端促销策略的制定,要兼而顾之。

4、年龄差异。卫生部一项20-70岁年龄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1%以上,50至60岁人群患病率达到6.8%,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体现了该类药品市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性;40岁至50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1%,相当于各年龄组的平均水平,也说明当前中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一大群体;准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患者(IGT)的患病率与糖尿病(DM)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上基本相同,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IGT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储备军相当庞大,甚至远大于糖尿病患者群的本身。

用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相除,得IGT:DM的比值,代表该年龄段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系数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令人惊讶:该比值随年龄组的降低而增高,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年轻化倾向在逐渐加剧。20-30岁组的DM患病率为0.6%,IGT患病率则高达2%,远高于DM本身患病率,IGT/DM值为3.5;50-60岁组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分别为7.04%和7.84%,两者相差不大,IGT/DM值为1.1,远远低于20-30岁年龄段的IGT/DM值,这说明2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今后的增长率要远高于50-60岁人群。

5、文化程度差异。1999年我国中原晋冀鲁豫四省区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差别,随机抽取的居民样本中,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文盲居民的患病率最高,达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则为2.7%。但调整年龄差别因素后,初中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最高,达3.78%,而且各组糖尿病患病率相差不大,最低为大学以上程度3.18%,这个结果符合我国当代老年人群文化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这表明,文化程度低者在饮食、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年龄因素仍然是糖尿病患病危险的最关健因素。

6、职业差异。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中,家庭妇女糖尿病人最多,患病率为6.77%,其次为行政干部和个体户、工商人员,患病率分别为3.54%和2.97%,而科、医、教人士患病率并不高,与工人、农民相差不大,患病率在2.5%左右。

四、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情况调查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从近十年来的调查统计,糖尿病患病率高低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无论城乡患者,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6,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7。

五、我国糖尿病患者诊疗情况

1、诊断及治疗情况。1999年广东地区一项调查表明,70%的糖尿病是在专项调查中首次发现。即我国糖尿病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诊断,3000万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不足1000万人进行了确诊,而另有2000万实际已经被糖尿病缠身的人却不自知或没有被发现,而且据专家估计,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0%左右的人,即400万人在坚持服药治疗,每人每年平均可花费药品费用1600元左右,由此,我国总的糖尿病用药理论市场容量为64亿元。

2、住院情况。我国糖尿病患者总量高达3000余万人,但每年住院总人数却不足30万人,即只有1%的住院率,可见该类病人住院率不高,体现了它作为慢性病的一大治疗特点。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总病例数在逐渐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增长最快,1998年住院病例数13万人,2000年达到23万人,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的正规治疗,专家认为,城市糖尿病人住院治疗每年总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1.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病例数明显较少,十年来始终在2万例至4万例之间徘徊,据有关专家估计,农村患者住院费用与治疗费用较低,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篇2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

[4]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5]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

(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3)、实验室检验

[6]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根据调查,怀疑本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可能为凉拌菜中的成分受到细菌污染后,未能消除导致学生感染致病。但其间有部分服务患者的学生有得病者,应进一步调查是否有传染性。

小结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本起事件为6月27日午餐食用的凉拌菜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篇3

题目

大学生艾滋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立项依据

1.本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一种称为“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终生传染,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开始时,别人感到疲倦,身体不适,间歇性发烧,淋巴腺体肿大,体重下降。随着病毒的恶化发展,导致各种不治之症,如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等,最终只要死亡。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在不断地增加,且静脉吸毒比例逐渐增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的的教育做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提出本项目解决的目标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3.阐述本项目对社会或经济意义

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和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抗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艾滋病流行现状不容乐观,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升趋势减缓。艾滋病人群分布差异较大,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同性之间传播速度明显,流行模式多样化。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殊人群青少年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查活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主力军,所以保护好青少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国内:多内对艾滋病的研究已经很广泛,涉及到不同性别不同分布的人群,有流动人群,社区定居人群,校内学生,校外打工未成年人等。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也需要不同的宣传方式和不同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学生中针对大学生研究的课题比较多,但是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很多。

国外:国外关于艾滋病的报道较多,研究对象覆盖儿童、青少年、成人、中老年等,另外,还有关于特殊疾病患者或特殊职业人群的艾滋病调查与研究。调查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国外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国家,艾滋病流行很广泛,而且由于缺乏资金与药物,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应用前景: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重要,可以起到预防为主的作用。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对艾滋病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此为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三、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不同性别与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要求:

1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

2课题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

3具备研究调查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材料。4需要指导老师的指导。

5所研究的内容能为以后再做研究打下基础。

四、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结果

可行性分析:

1.作为预防医学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流行病学知识,对流行病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身为调查员的我们,操作比较规范。

2.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并且目前人类没有疫苗与治疗方法,因此对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非常重要。可以对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提出具体的建议。

3.通过这次全面的研究与调查,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以后做研究做好了准备工作。所以,对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将对中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步骤:

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

步骤:

1查阅文献,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课题内容。

2调查表的制作,各自提出意见,确保调查表的准确性。

3.对调查表的可信度和完整度进行评价分析,完善调查表

4.进行调查,整个过程监督被调查学生独自填写问卷。

5整理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预期结果:

不同年级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同,高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阅历增加,心智比较成熟有关。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男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比较关注课余活动以及男生思维活跃,喜欢关注媒体与浏览课外读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