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四篇

荟萃库 人气:2.57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 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6)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 (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 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 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中模块1《画一画美丽的宁夏川》,第1单元《认识电脑》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处在学生认识计算机设备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启动计算机方法和熟悉关闭计算机步骤的基础上,在学生认识鼠标和鼠标指针并掌握其握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会熟练地使用鼠标,为得心应手地使用计算机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具有对电脑充满好奇的心理,又具有怕操作不当造成计算机设备损坏的恐惧心理,且具有通过鼠标操作玩游戏的冲动。通过前面对计算机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设备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启动方法和熟悉了关闭计算机步骤,产生了通过鼠标来操作计算机的迫切心情,特别是通过认识鼠标和鼠标指针,并掌握其握法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会熟练使用鼠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双击、拖动

2、让学生经历演示观察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并探寻解决办法;经历相互讨论,汇报交流的过程,学会准确地描述日常操作;经历分析比较的过程,学会辨别并根据需要运用所学

3、学生通过体验情景环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根据教材对鼠标基本操作的编排顺序和知识结构体系,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

根据学生怕操作不当损坏鼠标的恐惧心理,学生在鼠标操作过程中出现双击动作不连贯,拖动鼠标时两个手指同时按住鼠标移动的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鼠标的双击和拖动

四、教学策略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本册教材的结构和体例,我确定具体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在任务的设置上一是采用常规教学任务,并结合教材中的试试看。

如:在教学鼠标的指向时,让学生试试看: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再把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右端的几个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体验到了计算机的奥妙。

二是创设围绕课题展开的情景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寓教于乐,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技能。

如:我创设了鼠标像“小老鼠”,猫错把鼠标当“小老鼠”抓,引导学生抓捕真凶小老鼠还鼠标清白这一情景,并围绕这一情景任务制定了抓捕计划,每个计划分别设计了相对应的情景游戏,在完成情景任务的过程中练习鼠标操作。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教学用小游戏、学习评价量化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制定计划

创设鼠标像只“小老鼠”,被猫误以为是“小老鼠”抓住,引导学生认识到鼠标是被冤枉的,要抓住可恶的小老鼠还鼠标清白这一情景,制定有趣的抓捕计划和相对应的情景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计划一:蹲守、围堵,实施抓捕小老鼠(失败,小老鼠逃脱)

游戏:猫蹲守围堵小老鼠,不让老鼠从洞口逃脱,让学生练习鼠标的移动

计划二:围住藏匿地点,加派人手,再次实施抓捕(抓捕成功)

游戏 :围住小老鼠,等老鼠从洞口出来就砸用锤子将老鼠砸晕,抓住小老鼠,让学生练习单击

计划三:严惩小老鼠,还鼠标清白(将小老鼠拖去喂猫)

游戏:通过拖动将小老鼠送入窗口给猫当午餐,让学生练习拖动。

(二)探究新知 苦练本领

借助情景计划,引导学生要想使抓捕行动更有效,必须苦练基本功进入常规教学任务当中。

1、鼠标的移动:握住鼠标在桌子上滑动

任务一:根据教师口令从上、下、左、右、左上角、右下角、右上角、左下角几个方向上移动鼠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演示。

2、鼠标的指向: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上,按钮上或需要的位置。

试试看:将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左端的开始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再把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右端的几个按钮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反应?将鼠标指针再指向我的电脑图标,看看有什么反应?

3、鼠标的单击:用手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标按键后立即松开。

试试看: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或按钮上,分别单击左键、右键,观察图标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汇报)

4、鼠标的双击:用手指快速地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后立即松开。

试试看:将鼠标指针指向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双击它,看看电脑桌面会有什么变化?

任务二:让学生指向我的电脑窗口上的三个按钮了解它们各自的名称,并单击最大化和还原按钮观察窗口变化。

5、鼠标的拖动:将鼠标指针移到某个对象上,在按住左键不松开的情况下移动鼠标,当鼠标指针移到需要的位置时再松开左键,图标就会移动到这个位置。

试试看:把鼠标指针移到“我的电脑”窗口右下角边框处,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指针形状改变后,按住左键拖动鼠标,看看窗口怎样变化?单击关闭按钮能不能关闭窗口?

(三)实施计划 展示技能

进行完常规教学任务以后,让学生进入情景任务运用所学实施抓捕计划,通过游戏对小老鼠实施抓捕,练习鼠标操作,使学生更熟练的使用鼠标。

计划一:蹲守、围堵,实施抓捕小老鼠(失败,小老鼠逃脱)

计划二:围住藏匿地点,加派人手,再次实施抓捕(抓捕成功)

计划三:严惩小老鼠,还鼠标清白(将小老鼠拖去喂猫)

(四)巩固练习 接受表彰

完成情景任务后,通过游戏“小奖状”中的奖状,对学生抓捕小老鼠有功进行表彰,让学生进行鼠标单击、双击、拖动综合练习。

七、评价总结

学习表现评价量化表

说课稿 篇3

说课稿:《传统文化的继承》

——政治科组 游月茹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说教材

(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是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三个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本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陈列在历史遗址中,她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发扬,只有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文化的作用

2.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说教法

1.设疑激趣法: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

2.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最佳效果。

3.情境教学法:将图片、时事等直观资料有机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论、去运用,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搜集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探究讨论 、在探究中深化认识。

2.辨证分析法: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这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3.调查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调查惠州本土传统文化的现状。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立足实际,发挥学生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两项调查活动:一是“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分组去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搜集有关图片或文字资料形成学生作品展览;二是让学生收集资料说明为什么端午祭会被韩国申遗成功。

(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分为“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分析重难点—课堂小结—练习、作业”四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情境导入

德国的普克朗认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因此,一开始,我就运用20xx年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讨论为什么端午祭会被韩国申遗成功?我们该怎样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韩国申遗成功原因在于对端午祭的重视和保护,这也提醒我们国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由此开始新知的学习。

2. 分析重难点

紧接抛出“我们要继承哪些传统文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然后每小组派一代表上台将

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和材料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情,并与教师的经典点拨相结合,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悟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3.思维探究

(1)问题探究,培养能力,突出传统文化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的含义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是不是全盘继承?,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展示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的“孝”字。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今天如何看待“孝道”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还需不需要讲孝道?是不是把古代的孝全盘继承下来”。此处借助《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的故事,借助问题的探究和学科知识的支撑,突出传统文化作用具有双重性的这一重点,为实现难点突破提供基础。

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时,要重点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映课标思想。

(2)案例探究,把握标准,突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难点。

通过对传统文化双重作用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归纳出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由此归纳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课堂小结和练习、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含义:

2、具体表现: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TAG标签:四篇 说课稿 精华